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·保罗二世当地时间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,终年84岁。约翰·保罗二世1920年5月生于波兰,是457年来第一位非意大利籍教皇。1978年10月在梵蒂冈教皇选举中当选为罗马教皇。约翰·保罗二世病重期间,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曾致函问候.
来自德国的枢机主教约瑟夫·拉青格2005年4月19日被选为教皇,2005年4月24日正式登基,当选第265任天主教罗马教皇,称为本笃十六世。 拉青格1927年4月16日出生,1977年任枢机主教,1981年任罗马教廷的信理部部长。
所谓十六世,指的是Benedikt XVI,不是第十六任教皇,而是第十六任以Benedikt为称号的教皇,天主教教皇有几个常用的称号。据现任本笃十六世自称,他以Benedikt为号是为了纪念他的先驱,教团建立者 Benedikt von Nursia,但也是为了纪念 Benedikt XV. (1914–1922)。相应的也就可以理解保罗二世称号了。
来自德国的枢机主教约瑟夫·拉青格2005年4月19日被选为教皇,2005年4月24日正式登基,当选第265任天主教罗马教皇,称为本笃十六世。 拉青格1927年4月16日出生,1977年任枢机主教,1981年任罗马教廷的信理部部长。
所谓十六世,指的是Benedikt XVI,不是第十六任教皇,而是第十六任以Benedikt为称号的教皇,天主教教皇有几个常用的称号。据现任本笃十六世自称,他以Benedikt为号是为了纪念他的先驱,教团建立者 Benedikt von Nursia,但也是为了纪念 Benedikt XV. (1914–1922)。相应的也就可以理解保罗二世称号了。
约瑟夫·拉青格(Joseph Ratzinger):教皇本笃十六世(Pope Benedict XVI ),1927年4月16日-)出生于巴伐利亚. 是现任天主教教皇,本名若瑟·拉青格(又译约瑟夫·阿来士·拉辛格,Joseph Alois Ratzinger,拉丁文:Iosephus Ratzinger),2005年4月19日被选为教皇,2005年4月24日正式登基。之前为德国籍枢机主教,也是有资格的枢机主教当中两位并非由约翰·保罗二世册封的枢机(他是由保罗六世册封)。他是第八位德国籍教皇,能讲十种语言。原为教廷信理部部长、宗座圣经委员会主席、国际神学委员会主席及枢机团团长
Joseph Alois Ratzinger,拉辛格于1927年4月16日,出生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(Bavaria)马克特尔(Marktl am Inn)的务农世家,但父亲于警界服务。
他的青年岁月,大半在特龙斯坦(Traunstein)度过。二次大战的尾声,曾被召入伍,辅助空防部队。
自1946至1951年间,他先后在慕尼黑(Munchen)及福莱辛格(Freising)两所大学攻读神、哲学。并于1951年6月29日晋铎,且开始教授神学。1953年,他以「圣奥思定教会论的天主子民及家庭」论文,获得神学博士学位。四年后,再以「圣文德的历史神学」论文,荣获正式大学教授的资格。
自此,他开始在不同的大学,包括福莱辛格、波恩(Bonn 1959-1969)、明斯特(Munster 1963-1966)、图宾根(Tubingen 1966-1969),教授信理神学及基本神学。自1969年起,他在里根斯堡(Regensburg)大学教授信理神学和信理历史,并出任该大学的副校长。1962年,他以科隆(Cologne)总主教福林格斯枢机(Cardinal Joseph Frings)的神学顾问身份,出席梵二大公会议而名噪一时,当时他只有35岁。
1977年3月24日,他获教皇保罗六世任命为慕尼黑及福莱辛格总主教,并于同年5月28日晋牧,成为过去八十年来,首位当地教区神父出任巴伐利亚这庞大教区的主教。
1977年6月27日,保罗六世在枢机会议中宣布他为枢机。约翰·保罗二世更先后授予他罗马城郊维莱特里及塞尼教区衔(Velletri-Segni: 1993年4月5日)及奥斯底亚教区衔(Ostia: 2002年11月30日)。
1980年,他在第五届世界主教会议中,曾担任议题组长(relator)。
1981年11月25日,他获教皇约翰·保罗二世任命为信理部部长,兼任宗座圣经委员会和国际神学委员会的主席。
1983年,他被指派为第六届世界主教会议的委任主席。
1998年11月6日,他获选为枢机团副团长。
2002年11月30日,教皇批准他出任枢机团团长。
1986-1992的六年间,他以天主教教理筹备委员会主席的身份,领导委员会撰写完成新版天主教教理,并把努力成果呈献给教皇。
1999年11月10日,他获罗马圣母蒙召升天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名衔。2000年11月13日,他成了宗座科学院院士。
他也是教廷各部门及委员会的成员,包括:教廷国务院(外交事务部)、东方教会部、礼仪圣事部、主教部、传信部、天主教教育部、基督徒合一委员会、拉丁美洲「天主之教会」委员会等。
他的青年岁月,大半在特龙斯坦(Traunstein)度过。二次大战的尾声,曾被召入伍,辅助空防部队。
自1946至1951年间,他先后在慕尼黑(Munchen)及福莱辛格(Freising)两所大学攻读神、哲学。并于1951年6月29日晋铎,且开始教授神学。1953年,他以「圣奥思定教会论的天主子民及家庭」论文,获得神学博士学位。四年后,再以「圣文德的历史神学」论文,荣获正式大学教授的资格。
自此,他开始在不同的大学,包括福莱辛格、波恩(Bonn 1959-1969)、明斯特(Munster 1963-1966)、图宾根(Tubingen 1966-1969),教授信理神学及基本神学。自1969年起,他在里根斯堡(Regensburg)大学教授信理神学和信理历史,并出任该大学的副校长。1962年,他以科隆(Cologne)总主教福林格斯枢机(Cardinal Joseph Frings)的神学顾问身份,出席梵二大公会议而名噪一时,当时他只有35岁。
1977年3月24日,他获教皇保罗六世任命为慕尼黑及福莱辛格总主教,并于同年5月28日晋牧,成为过去八十年来,首位当地教区神父出任巴伐利亚这庞大教区的主教。
1977年6月27日,保罗六世在枢机会议中宣布他为枢机。约翰·保罗二世更先后授予他罗马城郊维莱特里及塞尼教区衔(Velletri-Segni: 1993年4月5日)及奥斯底亚教区衔(Ostia: 2002年11月30日)。
1980年,他在第五届世界主教会议中,曾担任议题组长(relator)。
1981年11月25日,他获教皇约翰·保罗二世任命为信理部部长,兼任宗座圣经委员会和国际神学委员会的主席。
1983年,他被指派为第六届世界主教会议的委任主席。
1998年11月6日,他获选为枢机团副团长。
2002年11月30日,教皇批准他出任枢机团团长。
1986-1992的六年间,他以天主教教理筹备委员会主席的身份,领导委员会撰写完成新版天主教教理,并把努力成果呈献给教皇。
1999年11月10日,他获罗马圣母蒙召升天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名衔。2000年11月13日,他成了宗座科学院院士。
他也是教廷各部门及委员会的成员,包括:教廷国务院(外交事务部)、东方教会部、礼仪圣事部、主教部、传信部、天主教教育部、基督徒合一委员会、拉丁美洲「天主之教会」委员会等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